子女跟父母的关系在一开始是一种共生关系,但是随着子女的成熟,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。 在这个过程中,子女对父母的客观需求实际上是降低的,但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越来越需要照顾,于是形成了子女反过来照顾父母的情况。社会社会需要这样的尊老方式,形成了孝道的共识。 而子女对父母照顾是区别于之前父母对子女的照顾的,因为前者是建立在两个独立人格实体的基础上的,这就需要相互尊重作为前提。而父母如果并没有完全做好独立的准备,也会以孝道作为手段来绑架子女,这个时候子女是非常痛苦的。 因为他们一方面需要完成对父母的照顾,为他们负责,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父母的过度依赖对自己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,所以他们需要明确一个边界:就是以成年人的方式去孝敬父母,区别于未分化的方式。 很多人在孝道面前会丧失对边界的清晰判断,从而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。他们会认为,孝敬父母就需要满足父母的全部要求,而满足全部父母要求又是自己无法承受的,在这个情况下会经历一种无解的内心困境。而实际上孝道是建立在互相平等尊重的前提下,而不是不违背父母任何要求才是孝顺。所以子女面对这样的情况更需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能做到的,哪些是自己无法完成的,怎么做才是孝道。 让孝道发生在两个独立人格的个体中间,而不是让自己背负更多自己无法承担的负担。 其实所谓的孝顺更重要的是态度上的恭顺,带着内心对父母的爱去做,而对于实际的父母过高的要求,心尽到了就可以了,毕竟人不能做到所有事。 文章来自:潍坊心理咨询 | 潍坊心理咨询中心网站:http://www.xgxlzx.com |